尊敬的李良智书记,尊敬的吕品昌校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及各位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受邀与各位一起参加这个及其重要的开学典礼活动,更感谢母校给我这个机会,来与同学们分享自己这一路走来所攒下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各位新校友们有点启发和参考。
首先,我要在这里恭喜各位能突破高考重围,进入大学这个将明显影响你的人生之路的殿堂,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跑线上。陶瓷大学在一般大学排名上并无优势,但在陶瓷领域,确实是一所顶顶有名,功劳显赫的大学!她以及她培养出来的学生为我们国家当代陶瓷,特别是现代建筑陶瓷的行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师兄,今天我想分享的内容有四个关键词:梦想、担当、专注、创新。
42年前,我和现在的同学们一样成为了一名陶大学子,当时因受家庭影响而有个梦想,就是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工程师”,因为这个梦想,我对机械设计相关的课程特别感兴趣,画图特别认真。后来,毕业留校又有目地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专业能力,虽然在学校发展顺利,但还是不忘初心,老想着那个“工程师”,最后在1992年申请调动到了佛山一家著名陶瓷厂工作,那时,虽然已经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工程师,但我那时有自己更具体的想法,想做的是一名能够亲手设计机器的工程师,因为我学的是陶瓷机械,于是,在1999年下海创业,这一干,就一直到现在,算是比较充实地干了一辈子。之所以能讲是一辈子,是因为再过几个月,我就到了可以合法退休的年龄了。因为一个梦想,让我这一辈子干的比较充实。
第二个词,就是“担当”。有担当的人,才更有机会获得别人的信任,而获得信任,别人才可能支持你,给你更多成功的机会。十多年前,我们在非洲有一个项目,华人老板在当地呼风唤雨,很有影响力,处事手段有时也很极端,当时山东有个公司,因为他们的项目质量问题,被他处以严罚,把去处理问题的老板请到住处,称不交钱就别回去!后来,我们在工程中因为没有满足当时职业经理人的私人要求,被将小的工程问题过度放大,老板很生气,项目无法正常开展,要解决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去现场沟通,在当时的氛围下,内心确实有点紧张,但我最后想,这个时候我不去处理,能让谁去呢?最后,我毅然买票飞往非洲,用专业分析和诚挚的态度化解了危机。对员工有担当,会让公司更有凝聚力(我们的团队非常稳定,流失率底),对客户有担当,客户会更放心把项目交给你(主动把项目产能空间做的更大,不过度计较增补)。担当,是一个及其重要的为人之道!
换个角度,从宏观上来看,我们国家现在的崛起触动了发达国家的利益,经济上的对抗不可避免,在这种抗争中,我们能做什么?如果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把我们的产品做到国际先进或者领先的状态,那我们是不是就为国家富强担起了一份责任?只要我们努力,这种担当我们既有义务,也不是高不可攀。
第三个词,就是“专注”。公司1999年创业生产辊道窑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产品的定位, “聚力优质热工装备,为智能化绿色生产提供高效解决方案”是我们一直在坚持的定位,这使得我们“中鹏”成为了行业中地位巩固的高端品牌。我们曾经受到诱惑,贪大求全,把施釉线也拿过来做,最后发现行不通(工程额小,繁杂是多,无法被重视),项目总是被施釉线拖后腿,后来,我们独立成立公司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了表彰我们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在2018年,佛山市政府授予了我“大城工匠的称号!有一句话总结的好,叫着因为专注而专业!
第四个词叫着“创新“。
1999年创业,我们第一个拿着手提电脑和投影仪去谈业务;
2001年开发出RKCMS系统,成为行业中第一家将这个系统定为标配(培养了团队,为云控打基础);
2005年推出新方向系列辊道窑;
2015年推出高铁时代系列辊道窑,这是我们一个非常自豪的产品,它引领了行业的窑炉设计风向,改变了广大知情者对窑炉的负面认知形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021年我们启动了锂电池材料窑炉的研发工作,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稳居这个风口行业的一线品牌位置,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打开了巨大的空间。(还是窑炉,定位不改)
这让我们正真的体会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关于创新,我还想分享一下我的创新观,这也是我们公司的创新观,就是“原点、跨界、微创新“。
原点:打破常规,思路从原点开始(从原始需求开始-电动车,从原始机理开始-快速干燥)
跨界:是一种有效的创新之路(一种创新捷径-互联网)
微创新: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从微创新开始)
最后,我有十六个字与同学们共勉: 心怀梦想 肩负担当 脚踏实地 勇于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