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景德镇陶瓷大学校友网!

新闻中心

母校新闻 总会快讯 各地动态 通知公告

【110周年校庆】一颗闪烁的明珠——机械77级的深情记事

2020-09-17     |     662

      母校110周年建校史上有一个特殊群体——机械77级。全班49名同学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入学前的身份涵盖了工、农、学、干。同学年龄跨度大,入学时年龄最大31岁,最小还未满17岁,班级有17名“老三届”同学。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知识的热切渴求。


      1977年,祖国经历文革10年浩劫后,党中央做出恢复高考的决策,改变了千千万万青年的命运。同年12月,全国570万考生奔赴考场,共有27.5万名考生金榜题名,有幸成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我们机械77级就在其中。


班级集体照(第二排中间是班主任张柏清老师)


不负使命 刻苦学习

        当时学校刚恢复本科教学,各方面条件都比较简陋,但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那种刻苦学习的场景后来被称为“77现象”。林愉班长精辟地总结出当年班级在学习方面的三大特点:报效祖国、拼搏学习的目的;如饥似渴、刻苦学习的精神;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氛围。

男生中的柯恩九、孙洛平、林愉、张启明、徐发亮、何同兴、方祺平、詹兆祥、穆诗唐等同学是大家公认的学习标兵。特别是孙洛平和柯恩九两位超级学霸,他们在毕业答辩会上的出色表现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陶瓷机械专家们的一致首肯。
      
孙洛平同学回忆:“在陶院的四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但却是最单纯的一段经历。每天都是简单的寝室、教室、食堂之间重复,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孙洛平同学知识面广,关心集体,热心帮助同学,很受同学尊敬。


老三届学霸为主的第一小组(前排右二是孙洛平,后排左三是柯恩九)


       父母都是高干的贾建初同学为人谦虚质朴,刻苦学习,成绩拔尖,当属班级的“读书女神”。小贾担任班级英语课代表,她很早就开始自学英语。在食堂排队买饭时常见小贾拿着一叠写着英文单词的小纸片,争分夺秒地学习。毕业时小贾顺利考取了北京轻工业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九十年代初期到美国发展,现定居美国。


 

贾建初在毕业设计制图


      来自江西赣州的刘翼慈、陈晓宁是班级的两位大姐。她们学习异常勤奋,令人敬佩。晚自习时疲倦了,就趴在课桌上休息一会儿,继续熬夜苦学,每天都是最晚离开教室。遇到不懂的问题反复讨论,虚心向同学请教,直到搞明白为止。


陈晓宁和刘翼慈


       被大家称为“杨博士”的杨洲同学几乎每晚都在宿舍的楼梯上读英语。他还省吃俭用攒钱买了台磁带录音机。那时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杨洲在校期间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四年来的努力为他毕业后到美国发展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和专业功底。


第二小组(前排右四是杨洲)


       每当回忆起机械77级的同学,张柏清老师便难以掩饰喜悦的心情。他动情地说:我有幸担任了机械77级两年的班主任。从同学们入学报到开始,就和他们共同学习和生活,在我人生经历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和宝贵的经历。他们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是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刻苦学习的班集体。这样的班集体值得陶大人学习。我为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班集体的一员感到非常骄傲!


张柏清老师(前排左一)与同学们



恩师培育 终生铭记

      在那难忘的岁月里,我们有幸知遇了许多好老师。老师们认真备课,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对很多任课老师,至今我们都记忆犹新。
       陈思九老师为了讲好《陶瓷机械》这门重要的专业课,精心准备教案,付出了许多辛勤的劳动。当时还没有出版的教材,厚厚的三大本自编教材凝聚了老师们多少心血啊!


 

当年我们上课使用的教材


陈老师在分析球磨机工作原理时,要用彩色粉笔标注出机械部件在运动时的受力情况。陈老师一会儿拿起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着,一会儿又习惯性地抓起一块小毛巾擦擦汗,一不小心就给自己的脸抹上了彩妆,陈老师自己一点儿也没觉察。同学们看得清清楚楚,可是又不敢笑出声音来。
计算机课程由周惠兰老师讲授。周老师秀外慧中,讲课重点突出,获得同学们普遍好评。周老师教会我们编写数控车床加工零件的程序后,系里还组织我们到999厂操作数控机床。当一个同学拿着通过自己编程加工出来的五角星铁片时,喜悦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


陈思九老师和周惠兰老师


张柏清老师给我们讲授《机械制图》这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别看张老师的年龄比班级里几位老三届同学还小几岁,但他讲课条理清晰,干净利落,把“点、线、面”关系讲得严谨细致,批改制图作业一丝不苟,令同学们赞叹不已。张老师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找同学谈心,是我们十分信任的好老师。他与同学亦师亦友,亲密无间,是班级的主心骨。


年轻时的张柏清老师


教我们化学课的喻殿英老师讲课慢悠悠的,用带有四川口音的普通话把复杂的化学变化讲得清晰透彻。
       任青萍同学回忆了这样一段往事:一个夏天的晚上,我经过位于凹凸楼化学实验室,被正在忙碌的喻殿英老师喊住。喻老师拿着教材,指着小黑板对我说:我在准备明天的课。现在你来试听一下,看看效果怎么样。我和老师相距很近,喻老师额头上渗出的汗珠看得格外清楚。沉浸在讲课状态中的喻老师滔滔不绝地讲了足足有一小时。喻老师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偌大的一间实验室里,“一个老师讲课,一个学生听课”——这个画面是那么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记忆里。


喻殿英老师在指导学生做化学实验


王亚萍老师担任机械系教学干事,她关爱学生,为学生做了大量具体工作。新生入学报到,王老师帮着抬行李,班级里开展活动,王老师跑前跑后忙个不停。毕业多年,同学们有什么事找王老师,她总是想办法帮助解决。


年轻时的王亚萍老师


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往事如潮涌上心头,老师们鲜明生动的形象一个个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大学毕业近四十年,老师的教诲至今不忘。老师的品格与才华是我们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毕业照


友爱互助 同学情深

我们班的同学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中团结友爱,亲如兄弟姐妹。大一下学期,许英俊同学突发胃穿孔,寝室同学连夜将他送到医院。由于病情危急,需要马上做手术,通知家长已经来不及了。班长林愉毫不迟疑,不怕担风险,会同赶来的班主任张柏清老师在手术通知单上签字。术后班委会安排全体男生对许英俊同学给予全天候轮值陪护,一切生活起居均由同学照顾。许英俊的母亲从福建赶来后,看着日渐康复的儿子,对同学们再三表示感谢。


第一届团支委(中间为许英俊)


来自东北的张成方同学初来学院时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和饮食,病倒在床,茶饭不思,情绪消沉,甚至萌生退学念头。同学们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他,团支委姚燕鸣同学特意去食堂请师傅做了东北人喜欢吃的面条,并端到床前。小姚和同学们鼓励张成方战胜暂时的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循序渐进地去适应新环境。在同学们的悉心照顾和耐心开导下,张成方同学很快恢复了健康,后来还成为班级的文体骨干。


张成方在教学楼前


计划经济年代粮食定量供应,班级有的男生饭量大,每月的粮食定量不够吃,班级女生就把自己节省下来的粮票给他们。任青萍生病在医院打点滴,回来时体弱难以行走,李玲、姜秀琴就轮流背着她,累得大气直喘。回想起来,真是令人感动!


任青萍、姜秀琴、李玲


我们班有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起源于学习互助。李玲同学来自云南,进校不久就感到学习压力很大,成绩跟不上,内心很焦虑。班委会决定采取“传帮带”的方式,指定让成绩优秀的柯恩九同学负责帮助李玲。柯恩九每天耐心讲解课程的要点和难点,还教李玲逐步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终于,李玲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年轻人在一起学习,渐渐地擦出了爱情的火花。随着相互了解的不断加深,柯恩九和李玲之间的同学友谊得到升华,收获了美好的爱情。


 

柯恩九和李玲


明珠闪烁 熠熠生辉

   我们班同学的刻苦学习精神、团结友爱精神、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汇集在一起,如同明珠闪烁,熠熠生辉。班级学生党支部、班委会、团支部为稳定教学秩序积极发挥了引领作用。


学生党支部


班长林愉同学在校期间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大二下学期被学院选拔为师资送到上海交通大学培养。在我们大四时,他已修完上海交大流体力学研究生班的全部课程,回到母校任教。毕业时为了充实师资,学院从班上选拔了8位同学留校任教,表明学院领导对机械77级的重视和认可,也足见机械77级确实是藏龙卧虎之地。


2010年相聚母校(右一为林愉)


机械77级在校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样样争先,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在参加修筑昌江河堤劳动中,同学们不怕吃苦,挥汗如雨,连夜奋战。瘦弱的易建华同学不小心从运沙车上摔下来,但他灵活地用双手支撑住地面,顺势翻转身体,潇洒地站立起来,那动作决不亚于体操运动员。学院修路、修建篮球场时,当过煤矿工人、又有书法特长的严国强同学熟练地操控搅拌机,很是威风。


 

严国强的书法作品“厚德载物”


每年的学校运动会,以体育委员费学明领头的一批运动健儿大展身手,班级总分年年夺冠。两位赣州大姐更是巾帼不让须眉,陈晓宁索性光着脚丫在跑道上飞奔。有九名同学还代表学院参加全省大学生运动会。


参加全省大学生运动会的部分同学在南昌


“男神一号”王一愚同学在校运会上屡屡为班级争得荣誉,他的音容笑貌和英姿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


王一愚在双杠上的英姿


长跑是李玲同学的强项,她夺冠之后,任青萍立即跑上前迎接这位载誉归来的闺蜜。两人亲密地拉着手在跑道上的镜头被学院宣传部的老师抓拍下来,成为珍贵的留念。


李玲夺得女子1500米比赛冠军后


运动场上任驰骋,文艺演出亦出彩。我班很多同学文武双全,在学院文艺演出中展现了青春靓丽的风采。


姚燕鸣、任青萍、姜秀琴在表演藏族舞蹈


大四毕业实习,我们参观了很多陶瓷厂和轻工企业。理论结合实际,一路上收获颇丰。空闲之余,同学们乘着小船,荡起双桨,快乐地歌唱。


毕业实习期间在公园划船


讲授《电工学》课程的张邦宏老师称赞我们是天之骄子。同学们对张邦宏老师的课很有兴趣,很多同学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科技活动。不但巩固了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也获得很大提高。


张邦宏老师


执教《中共党史》的杨斯煌老师对我们机械77级同学印象很深刻。他说:“同学们的求知欲望强烈,学习非常刻苦认真,即使是公共课也是如此。记得他们毕业35年回母校团聚时,还有同学向我问及当年上课时讲到的历史典故,让我非常感动。”


杨斯煌老师


讲授《材料力学》的付朝毅老师回忆说:“机械77级学生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留下深刻的记忆。他们勤奋好学,善于钻研,自律性很强。我和陆文遂老师在答疑时,常谈论他们的学风好,学习主动性强。我为他们自豪、欣慰!”


付朝毅老师


王亚萍老师与我们相处四年,师生感情深厚。她这样评价机械77级:“你们在校学习时如饥似渴,刻苦钻研,经常是废寝忘食。我常常到教室去催促大家早点休息。你们是陶大学生的楷模!我经常在学生中讲述你们的故事。”


 

1998年聚会(前排右二为王亚萍老师)


喻殿英老师在2017年4月聚会时见到同学们,万分感慨,特意作诗一首: 门墙锦绣现芳菲,竞吐香飘入翠微。校舍新修遊兴好,相思长系梦魂悲。 他年奉献多劳苦,此日光荣载誉回。园叟无才真幸运,喜观贤契树丰碑。


2017年4月聚会(前排右二为喻殿英老师)


陆文遂老院长给我们上过《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课,还担任过班主任,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陆老师给予了我们高度的评价:“机械77级求知欲强、学风正,是我从事高教五十年最严谨的一个班,同学们德智体全面发展。据我了解他们毕业后敬业精神强烈,为母校“陶瓷黄浦”称号争了光!”


 

陆文遂老师


1982年1月毕业离开母校后,我们班共举行过五次聚会活动。2017年4月,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周国桢教授欣然提笔,亲自为我们聚会题词:相逢是首歌。


周国桢教授为我们聚会题词:相逢是首歌


在机电学院大楼台阶上,我们迎着阳光,伸展双臂,摆出77造型,让77精神永存。


在机电学院台阶上摆“77”造型


来到一间教室,同学们习惯性地按照读书时的位置就坐,重现当年课堂情景。我们多么想回到读书的日子啊




学生食堂排排坐,再感受一下当学生的味道。如今饭菜丰富,同学们吃得很香。


在学生食堂体验当年的大学生活


白驹过隙,岁月更迭。如今我们虽已进入晚年,但青春记忆常把我们带回昔日的激情年代。那年映山红开遍山野,团支部举行登山比赛活动。合影照里第二排中间那位仰望远方的蒋明祥同学1996年获得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


大一时团支部组织登山活动


青春啊青春,美丽的时光,比那彩霞还要鲜艳,比那玫瑰更加芬芳。让我们为青春歌唱吧!


 

同学们在山上欢快地歌唱(林愉手风琴伴奏)


机械77级永远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我们留恋共同度过的四载春秋,我们珍惜彼此结下的兄弟姐妹情谊。


 

老张和小张与“五朵金花”


抚今追昔,在校庆110周年之际,深情回顾我们的大学生活,放眼母校灿烂辉煌的前景,冯瑞阳同学代表全班吐露心声:让昔日的美好永留心中,温暖着彼此的心!

谨以此文献给已经辞世的任课老师!永远缅怀同学王金玉、沈忠亮、柯恩九、王一愚!
后记: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陆文遂、张柏清、周惠兰、王亚萍、张邦宏、喻殿英、付朝毅、杨斯煌等老师的大力支持。得到包红海、林愉、詹兆祥、贾建初、李玲、张启明、罗少忠、柴培府、严国强等同学的热心帮助。在此一并致谢!(撰稿:张成方 任青萍)